刘晓东:浅谈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思路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7-15 分类:行业聚焦
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虽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随着5G技术的普及利用,在瓶装液化石油气领域也将出现一些新的燃气智能设备和技术手段,这些都将会给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监管带来启发和益处,可以预见,燃气事故也将越来越少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在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的充装、运输、销售和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思路,进而提升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用气安全意识,杜绝燃气事故发生。

关键词: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安全

1  概述

城镇燃气作为清洁能源,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燃料,随着燃气用户数量和燃气普及率的逐年增高,也暴露出诸多经营、安全问题,特别是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的管理相对不规范,非法经营、储存、倒装、运输和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的工作经历,从多个角度分析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2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政府燃气管理部门,究其原因,涉及面较广。对于瓶装燃气企业来说,尽管表面上说安全有多么重要,实际上还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若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那必然会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也是造成管理难的根源。


2.1 人的问题

2.1.1 缺少好的资料员


由于瓶装燃气企业取得燃气经营许可,必须要有固定的燃气设施,燃气公司在建站时通常会把办公场所设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以下简称“气站”),实际上气站和瓶装燃气企业办公通常都是在一起,特别是市、县里的瓶装燃气企业。这样会造成瓶装燃气企业资料和气站资料出现混乱的现象,再加上瓶装燃气企业一般涉及到燃气主管部门、应急、消防、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多个部门管理,而各个部门要求资料不一致,这样势必会给企业接受资料检查带来难度,故此资料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个气站的资料员,不仅学历要高,而且学习能力也要高。若聘请油气、化工专业的人员,对于一般气站来说很难招到,原因主要是资料员的待遇不高,且对气站的单一生活也不适应。若是非专业的人员,还要熟识燃气专业知识,而这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掌握。


2.1.2安全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安全管理人员虽然仅仅是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易爆特性,在生产的过程中,任何一处的不谨慎,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明确了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要求及职责,相关的书籍也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解释。那么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气站的站长,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既要接收企业负责人的指令,又是气站最大的具体执行者。而在燃气事故应急中,往往又扮演总指挥、副总指挥的角色,这时突显的不仅是他的管理能力,更考验他的协调能力。如何有效指挥抢险组、警戒组、后勤组,这些工作全由站长负责调配。笔者所在地区的燃气抢险人员培训,也是重点培训站长的应急协调能力,通过培训,确实取得显著效果。


而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以下简称“供应站”)负责人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第一种情况,供应站是本燃气企业投资经营的,供应站负责人也是企业员工,这种管理相对会很到位,供应站负责人能够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做好本供应站的管理。第二种情况,供应站不是本燃气企业投资经营的,供应站负责人不是企业员工,虽然供应站纳入了企业的燃气经营和安全管理体系,但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供应站负责人私设仓库、给无证经营点提供燃气、私自过气、销售过期未检测(或不合格)钢瓶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


2.1.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根源在于瓶装燃气企业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企业往往对于灌装工、泵工等从业人员的岗位学历、资历要求不做过高要求,那么影响安全的因素也只是企业的重视程度与后期培训力度。根据笔者多年燃气行业管理经验来看,对于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好不好,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的重视程度,而对于一般小企业的安全问题,就是看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问题,下达指令是否到位,从业人员的执行力度是否很高,奖惩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制约……这些都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高低起到关键作用。


2.2 设备设施的问题

主要是场站内重点区域的设备设施管理问题。对于气站来说,充装台、泵房、装卸区、储罐区是重点区域,以上区域的充装称、充装枪、压缩机、烃泵、鹤管等设备设施以及附属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紧急切断阀等属于重点设备设施,也是出现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如压缩机微漏、充装枪枪头胶圈磨损严重泄漏、报警器探头失效,静电跨接断开,灭火器过期等。


另外,发电机房、配电房和消防水泵房也易出现安全隐患,如发电机房内无备用电池,发电用油储存量不够,配电房无防老鼠防护措施,水泵房泵机无法启动等。


产生以上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认真执行气站设备设施的检查制度,日常维修保养也不到位,致使隐患越积越多。而对于供应站来说,主要是设点问题,按照GB51142-2015《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供应站场站设置的要求很高,瓶库与站外建筑及道路的防火间距要求较高,且消防审核条件较严苛,这些都限制了供应站场地的设置。


2.3 管理上的问题

2.3.1 钢瓶充装、销售问题


过期未检测钢瓶及不合格钢瓶的充装、销售问题,无牌无证经营燃气(也就是所说的“黑气”问题)以及短斤少两、恶性竞争问题……各地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对以上这些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推广使用钢瓶二维码标签、形成重组联合经营、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都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2.3.2 配送运输问题


目前,非法、违法配送情况仍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有合法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对挂靠其名下的车辆只挂不管;配送员无资格或者有资质但不具备检查与管理气瓶的能力;配送车辆不按气瓶配送安全要求进行配送。对于供应站来说,最难解决的问题是送气车辆问题。一般来说,用摩托车送气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但送气用摩托车很难取得交通部门认可。目前我国各地都在寻求相关解决办法。


2.3.3 送气工管理问题


由于各燃气企业对送气工岗位要求较低,造成送气工岗位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等特点,加之供应站分散地域广,使各企业对送气工的培训和管理较困难。另外,送气工在送气过程中发生交通意外、在用户端更换燃气时出现的事故也应引起关注。


2.4 用户端的问题

目前,对于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来说,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端的管理一直是政府管理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燃气用户燃器具安装及使用不规范,燃气用户安全用气知识不足。而对于餐饮酒店、工厂等单位燃气用户来说,安全用气问题更为突出,如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无证经营点或非本辖区供气商供应,所建设的瓶组站或气化站工程不合格,燃气管道及其压力表、安全阀缺少日常监管,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等,都会产生事故隐患。

3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全盘系统地考虑问题。重点解决气瓶流通环节的全溯源、从业人员的在线跟踪管理、“最后一公里”送气车辆的选取、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的安全监管等问题。


3.1 建立气瓶信息化管理

目前无论是燃气企业,还是市场监管部门都在花大心思开展气瓶管理工作。因为气瓶是整个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的核心,无论是充装、销售还是使用都离不开气瓶。推广钢瓶二维码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目前从钢瓶充装、车辆运输、供应站销售、燃气用户端使用已基本能达到全覆盖。但仍有部分燃气企业由于考虑到自身经营状况,一般对于新购置钢瓶或本企业钢瓶均采用二维码,而对于非本企业钢瓶或不合格钢瓶仍采用原办法私下进行充装。另有部分地市将多家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联合组建新公司进行经营,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气瓶的混充和恶性竞争问题,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即该做法是否涉及垄断经营,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3.2 完善从业人员管理

从业人员主要指安全管理人员和运行、维护及抢修人员,包括瓶装液化气送气工。这类人员按照《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都需要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那么,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要做的任务就是监督这些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可采取花名册方式,集中收集人员信息,不定时进行抽查,也可通过协会或政府网站、公众号建立从业人员管理库,一方面有利于对此类人员管理,另一方面也可共享此信息方便其他职能部门使用。


3.3 “最后一公里”送气车辆的选取

目前“最后一公里”送气车辆主流是摩托车,但各地都在禁摩,而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路也存在动力不足、不安全等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国家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可运输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车辆。在没有具体的法律******前,各地燃气管理部门应牵头协调解决“最后一公里”送气车辆的选取问题。


3.4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的安全监管

相对于前三个问题来讲,国家对于安全监管水平较为成熟。无论是采用日常监督检查,还是聘请第三方监管,这些方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这里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监管平台+智能设备+管理办法”三合一管理方式,主要利用视频监控、GPS定位跟踪、二维码信息定时上传等新技术手段,在电脑后台进行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各类问题,然后采用一整套管理办法进行监管,以达到安全监管效果。

4  结论

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虽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随着5G技术的普及利用,在瓶装液化石油气领域也将出现一些新的燃气智能设备和技术手段,这些都将会给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监管带来启发和益处,可以预见,燃气事故也将越来越少。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刘晓东